冬奥会场馆的设计亮点有:所有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北京冬奥会所有新建室内场馆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其他现有室内场馆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其中绿建三星标准,可覆盖国际LEED金奖标准。所有场馆使用绿色能源 2020。
总体构想是沿北京(市区)-延庆-张家口一线,分三个区域布局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建设三个相对集聚的场馆群。 位于北京市区北部的奥林匹克中心区以及位于西部的首都体育馆和五棵松体育中心,将作为冬奥会五个冰上项目的举办场。
当时有5套方案。2003年8月23日,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馆及奥运村的五个设计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并由群众评选最佳方案。国家体育馆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功能体育场馆,建成后可容纳观众19000人。
采用智能造雪,控制最大出雪量,北京冬奥会雪上场馆提高造雪能源利用率,相对于传统造雪,智能化造雪有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精准投放,可节省水资源消耗约20%。同时,采用移动式针对性造雪,补充不同赛区内不同区域用雪。
北京冬奥会在北京赛区的13个场馆中,有11个使用了2008年奥运会遗产,使用率超过八成,竞赛场馆中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奥林匹克篮球馆(五棵松体育馆)和非竞赛场馆中的国家会议中心改造为会展。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近奥林匹克公园林萃路2号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主赛区标志性场馆、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来自一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22条丝带就像运动员滑过的痕迹,
延庆赛区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三大赛区之一,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承担雪上项目的核心区域。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道、索道,造雪、饮水等系统以及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道设计方案目前均已获得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确认,赛区。
一个是被称为首个“双奥场馆”的“水立方”。“水立方”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时作为冰壶项目和冬残奥会轮椅冰壶项目赛场,如何给它“降温”呢?改造的方案是通过科技手段改建水立方的通风系统,建设可移动、可转换的冰场,让。
据报道, 5月30日, 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总体建设计划正式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场馆和配套设施建设时间表确定。报道称,随着冬奥会“北京周期”正式开启,冬奥会场馆已由“规划建设”阶段进入“全面建设”。
北京冬奥会赛后会作为多功能冰上中心等场地。1.2万平米全冰面设计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赛后可支撑举办速度滑冰、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各类冰上赛事,广泛开展群众冰雪运动,成为集体育赛事、群众健身、文化休闲、展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