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苗族舞蹈的特点是比较容易总结的。男歌女舞,一般来说,在苗族舞蹈当中都是男生吹小芦笙、女生拿着花手帕随着伴奏的鼓点,摇摆身体转圈跳舞。一般来说是由一对以上吹奏乐器的男性作为领舞,后面会尾随比较多的女性。
苗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有支系繁多而分布广阔,形成了数量众多、内容丰富的歌舞品种,体现着苗族“鼓舞”历史的悠久。苗族是歌舞的富有民族,仅苗族“鼓舞”一项,就近十种之多。苗族“鼓舞”在唐代《朝野佥载》上就有“五溪蛮,
苗族舞蹈的特点苗族舞蹈有两个特点男歌女舞、上下肢灵活舞动特点。男歌女舞特点男的吹小芦笙、女的持花手帕,男一圈、女一圈的把一群吹大芦笙的舞者围在中间,踩着乐曲的节奏、轻轻地摆动着身体绕圈而舞。由一对以上。
该舞男女均可参加,四人分别站在鼓面前,双手持槌击鼓。在统一的节奏下边击鼓边表演规定套路。每一套路动作完成后,大家按顺时针方向换到下一鼓面位置,再进行其它套路的“鼓舞”表演,既有表演性又有娱乐性。 苗族演奏。
芦笙舞 ——(苗语称“究给”)是种以男子边吹“芦笙”同时以下肢(包括胯、膝、踝)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它流传广泛,普及各苗族地区。自娱性芦笙——最为普及,因对舞者年龄、性别不限、故参加人数甚众,
动作特点是踏二四拍,其头、肩、腰、臀各部位的动律均稳定在一节拍时控中统一进行,和谐统一。全身运动以胯为动力点,甩同边手。头,手、脚开合度大,整个舞蹈动作约模仿虫、鸟、鱼、兽、禽的动作,变化时动作粗扩豪迈。
舞蹈动作有三、四、七步不等,以四步为主,兼以六步转身。腿上动作多、上肢动作少,以腰、膝的自然摇动为舞蹈的基本特点。双脚按芦笙曲调节奏变换出优美姿势,双手于两侧稍往外自然摇摆,翩翩漫舞中舞者步履轻盈,
苗族舞蹈好考难学,主要动作如下:一、颠簸动律 其动律特点是:以胸腰为中心,上下翻动,上下起伏,并且保持翻动的连贯性和链条性。其颠簸动律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如肢体的幅度大小,面部的表现,力度的大小,节奏的变化。
苗族是盛产“鼓舞”的民族,在不同的节日和场合,各具内容、规模和表演姿态的“鼓舞”四处可见。而《反排木鼓舞》却是在若干“鼓舞”中,专为青年们创作、颇具特色的自娱性舞蹈。随两名鼓手由慢到快地敲击木鼓的节奏,
三曰略独大。四曰略高大。五曰略高逃勒。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处处前调动作的粗狂奔放,洒脱豪迈。木鼓舞所表现的是苗族祖先迁徙途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历程与精神。关于什么是苗族舞蹈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